在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,碳纤维浸渍胶作为碳纤维布与混凝土基材粘结的主要材料,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加固体系的整体性与耐久性。碳纤维加固技术因轻质高强、施工便捷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梁、板、柱等构件加固,但浸渍胶施工过程中受材料自身的性能、操作规范、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,易出现些问题。今天小编针对施工中常见的几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。

固化后检测发现碳纤维布与混凝土粘结强度未达设计要求,是加固性能的关键问题。主要成因包括:基材强度不足,无法提供有效粘结基础;浸渍胶本身性能不达标;施工中胶层厚度失控,过薄导致浸渍不充分,过厚易产生收缩应力;养护时间不足,未达到7天标准养护期就进行荷载测试。
解决需从基材、材料、施工三方面源头把控。施工前需检测混凝土基材强度,不足C15的需先进行基面补强处理。选购时核查碳纤维浸渍胶检测报告,确保强度、弹性模量等指标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。施工中控制浸渍胶的涂刷厚度要均匀;固化养护期间内避免震动和外力冲击,养护期满后按规范进行现场拉拔试验,不合格部位需返工处理。
固化速度异常
施工中常出现浸渍胶固化过快或固化过慢的问题,前者导致施工操作时间不足,后者延误后续工序。成因主要与环境温湿度、胶体配比及储存条件相关:温度低于5℃时,固化反应速率骤降;温度高于35℃固化速度过快;A、B组分配比偏差超过±5%,会直接破坏固化反应;材料储存超过保质期或遇水受潮,也会导致固化性能衰减。
应对措施施工前需监测环境温湿度,温度较低时,胶体有结晶现象,需采取升温措施;温度较高时,可以采取选择早晚施工并搭建遮阳棚。严格按产品说明书配比A、B组分,搅拌时确保两组分混合均匀。材料储存需置于阴凉干燥处,保质期内使用。
碳纤维加固出现空鼓
碳纤维布粘贴后出现局部起皱、空鼓,是施工中频发的质量隐患,严重时会导致碳纤维布受力不均,提前发生剥离破坏。主要成因包括:基层处理不彻底,混凝土表面存在浮灰、油污;浸渍胶涂刷不匀,局部漏涂或胶量不足;碳纤维布铺设时未充分展平,或张拉力度控制不当;固化过程中环境温度波动过大,胶体收缩不均。
预防与处理需把控关键节点。基层处理需采用角磨机打磨至露出新鲜混凝土面,并用高压气枪清理浮尘,油污部位需用丙酮擦拭干净。涂刷浸渍胶时采用齿梳刮板均匀涂布,胶层厚度保持0.3-0.5mm,确保无漏涂区域。铺设碳纤维布时,由一端向另一端缓慢展平,同步用滚筒沿纤维方向反复碾压,排出空气并使胶液充分浸渍纤维。
若发现空鼓,面积较小的空鼓的可采用注射法补胶,空鼓面积较大的需切割空鼓区域,重新对空鼓部位粘贴碳纤维布,如果有搭接时,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。
碳纤维浸渍胶施工质量需秉持规范的操作。施工中需针对上述常见问题,通过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,确保加固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,充分发挥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应用价值,为建筑加固筑牢安全框架!